一,、定義:
腹瀉又稱腹瀉病(diarrheal diseases)是一組多病原,、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,以大便次數(shù)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?yōu)樘攸c的一組臨床綜合征,,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,,多見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。嚴重腹瀉者除有較重的胃腸道癥狀外,,還伴有水,、電解質、酸堿平衡紊亂和全身中毒癥狀,。
二,、臨床表現(xiàn):
1、6個月至2歲的幼兒發(fā)病率最高,,易造成小兒營養(yǎng)不良,。患兒大便次數(shù)增多,,呈黃綠色,,帶少量粘液,有酸臭,,蛋花湯樣或薄糊狀,。
2、胃腸道癥狀伴嘔吐,,胃口差,,體重銳減,有些嚴重伴脫水癥狀,,前囟,,眼窩凹陷。
3,、全身癥狀,,發(fā)燒,面色發(fā)灰,哭聲低弱,,精神萎靡,,尿少等。
三,、家庭護理注意事項:
1,、注意觀察小兒的胃口情況,有嘔吐時要保持頭側位,,防止窒息,。隨時注意觀察小兒大便的性狀、量以及小便量,。
2,、養(yǎng)成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,不要在地上把大小便,。使用尿不濕者需及時更換并扔入垃圾桶內(nèi),。勤換尿布,勤洗臀部,,保持臀部皮膚干燥,,防止出現(xiàn)尿布疹。每次喂奶前,、更換尿布后要肥皂和流動水洗手,勤給小兒洗手、剪指甲,。
3,、注意飲食:
①調(diào)整飲食。停止油膩,、不易消化食物,,年長兒給清淡飲食,如米粥,、面條等,。
②嬰兒可縮短每次喂奶時間,選用配方奶或低乳糖奶粉,。
③慢性腹瀉病兒食欲恢復需較長時間,,因此喂養(yǎng)需少量多次逐漸遞增。
4,、遵醫(yī)囑正確服用藥物,,微生態(tài)制劑(媽咪愛、培菲康,、益君康等)用溫水服用,。胃粘膜保護劑(思密達),加水50毫升/包,,空腹或兩餐之間服用,,防止嗆咳,。
四、出院指導:
1,、遵醫(yī)囑用藥:
急性腹瀉病兒無需帶藥,遷延或慢性腹瀉病兒出院后需醫(yī)囑繼續(xù)服用藥物,如微生態(tài)制劑,、思密達、多種維生素,、消化酶等,以改善消化功能,。
2、做好預防措施:
①注意飲食衛(wèi)生,培養(yǎng)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,。
②加強食具的消毒,。
③注意氣候的變化,隨氣候變化增減衣物,避免著涼腹瀉。
④適當進行戶外活動,增強體質,。
⑤合理喂養(yǎng),嬰兒以乳類為主,。出院后按個體差異逐步恢復到正常飲食,添加輔食應從少到多,從軟到硬,從細到粗,從一種到多種,。
3,、定時兒科門診復查。
參考文獻:
[1]張琳琪.實用兒科護理學.第1版.北京: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,,2018
[2]王衛(wèi)平.兒科學.第9版.北京: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,,2018.
修訂時間:2022.04
修訂人:葉娟
審核人:蔣麗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