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什么是艾滋???
艾滋病,,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(AIDS),,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(HIV)感染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,。HIV引起T淋巴細胞損害,,導致持續(xù)性免疫缺陷,,多個器官出現(xiàn)機會性感染及罕見惡性腫瘤,最終導致死亡,,是主要致死性傳染病之一,。
2.艾滋病有哪些傳播途徑?
HIV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,、精液,、陰道分泌物、淚液,、尿液,、乳汁、腦脊液中,,艾滋病患者及HIV攜帶者均有傳染性,,傳播途徑包括:
性接觸:不安全的同性、異性和雙性性接觸
血液及血制品:共用針具靜脈注射毒品,、不安全規(guī)范的介入性醫(yī)療操作,、文身等
母嬰傳播:宮內(nèi)感染、分娩時和哺乳時傳播
3.HIV陽性的婦女懷孕后有什么危害,?
妊娠期因免疫功能受抑制,,可影響HIV感染病程,加速HIV感染者從無癥狀期發(fā)展為AIDS,,并可加重AIDS及其相關綜合征的病情,。
另一方面,HIV感染可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發(fā)生,如流產(chǎn),、早產(chǎn),、死產(chǎn)、低出生體重兒和新生兒HIV感染等,。
4.單陽或雙陽家庭如何備孕,?
單陽家庭是指夫妻雙方一方感染HIV,另一方未感染,;而雙陽家庭是指夫妻雙方均感染HIV,。
建議備孕前尋求專業(yè)醫(yī)師進行咨詢和指導。
單陽家庭中HIV陰性一方在受孕過程中存在被HIV陽性一方感染的風險,。自然受孕情況下,,HIV陰性方無保護性交后必須進行HIV抗體檢測,以排除HIV在配偶間傳播,。
男陰女陽家庭在女方接受抗病毒治療且HIV載量已經(jīng)控制的情況下可選擇排卵期自然受孕或者體外授精,。
男陽女陰家庭選擇捐贈精子人工授精可以完全避免HIV傳播的風險,如果不接受捐贈精子,,在男方抗病毒治療達到持續(xù)病毒抑制后,,可考慮在排卵期進行自然受孕。
HIV陽性一方接受抗病毒治療且病毒達到持續(xù)抑制是單陽家庭備孕的關鍵,。
如HIV陽性方未達到病毒抑制而試圖自然受孕時,,HIV陰性方應在無保護性交前后服用藥物進行暴露預防。
如果病毒載量檢測受限或不可及的情況下,,建議進行抗病毒治療半年以上再進行受孕,。
雙陽家庭也要雙方接受抗病毒治療且HIV病毒載量達到持續(xù)抑制的情況下在女方排卵期自然受孕。
5.如何降低妊娠期HIV母嬰傳播率,?
妊娠期應用抗病毒治療可使HIV的母嬰傳播率由近30%降至2%,。建議所有HIV感染的孕婦應在妊娠期盡早啟動抗病毒治療并持續(xù)至產(chǎn)后??共《痉桨副仨毧紤]多種因素,,包括不良反應、藥物相互作用,、是否耐藥等。
6.HIV陽性孕婦能陰道分娩嗎,?
HIV感染不作為實施剖宮產(chǎn)的指征,。
對于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療且臨產(chǎn)前HIV病毒載量≤1000拷貝/ml的孕產(chǎn)婦,可陰道分娩,。
對于臨產(chǎn)前HIV病毒載量>1000拷貝/ml,,無論孕期是否接受過抗病毒治療,建議在妊娠38周時進行擇期剖宮產(chǎn)以盡量減少母嬰傳播。
7.HIV陽性產(chǎn)婦能母乳喂養(yǎng)嗎,?
HIV感染者可以選擇母乳喂養(yǎng),,但提倡人工喂養(yǎng),杜絕混合喂養(yǎng),。
對于選擇母乳喂養(yǎng)的HIV感染產(chǎn)婦,,應指導其堅持正確的純母乳喂養(yǎng),喂養(yǎng)時間最好不超過6個月,,喂養(yǎng)期間,,HIV感染產(chǎn)婦應堅持抗病毒治療,嬰兒每3個月進行1次病原學檢測,,在停止母乳喂養(yǎng)后4-6周,、3個月和6個月進行隨訪檢測,一旦發(fā)生HIV感染,,迅速為嬰兒啟動抗病毒治療,。
8.HIV陽性孕婦所生新生兒需要用藥嗎?
HIV感染母親所生新生兒應在出生后盡早(6-12h內(nèi))使用抗病毒藥物,,預防用藥時間為4-6周,。同時應在出生時(48小時內(nèi))、6周以及3個月進行HIV核酸檢測,,以便早期診斷,。
參考資料:
[1]國家衛(wèi)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全面開展預防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的通知[J].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(wèi)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報,2015(04):11-29.
[2]《關于進一步推進杭州市消除艾滋病,、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項目工作的通知》(杭衛(wèi)辦〔2021〕7號).
[3]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(2021年版)[J].中國艾滋病性病,2021,27(11):1182-1201.DOI:10.13419/j.cnki.aids.2021.11.02.
[4]孫麗君,王愛玲,張福杰等.HIV陽性孕產(chǎn)婦全程管理專家共識[J].中國艾滋病性病,2020,26(03):335-338.DOI:10.13419/j.cnki.aids.2020.03.31.
[5]謝幸,,孔幸北,段濤主編.婦產(chǎn)科學.第9版[M].北京: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.2018.
作者:俞夢婷 審核:李央
修訂日期:2023.12